我参加震灾心理救援的个人总结

我参加震灾心理救援的个人总结

时间:2008-5-30

个人成长中的重要台阶

——参加5·12震灾后心理救援工作的个人总结和感想、思考 

颜  浩

 作为一名普通的心理咨询师,我很荣幸能被选中参加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及下属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的心理救援小分队入川工作。这次工作经历,是我在应用心理学领域学术发展及个人心灵成长的重要台阶。我有很多的感受、感悟和感谢,总结如下。

一、个人所做的工作

(一)个案访谈与治疗

在这里所说的个案访谈是指与灾民的一般性接触和抚慰、倾听,不涉及创伤治疗。我们采用的方式是直接来到灾民安置点棚户门口,在征得主人同意的情况下进入并坐下来,以与被访者平等或更低的身体姿态询问他们当前的生活状况,倾听他们曾经的逃生经历,鼓励他们树立重建生活的信心。而个案治疗则指对一些有比较大的症状困扰、不能很好适应当前生活变化,对未来感到绝望和担忧,并有求治动机的灾民进行的心理干预或咨询治疗。

24日在青川,我与王琼走访了青川中学安置点、武装部安置点和白金坝安置点。访问灾民共7户。我与20多人交谈,重点交谈(一对一)8人。24日傍晚在广元访问1户,交谈1人。25日下午在绵阳九州体育馆访问1户,交谈3人,重点1人。26日上午在绵阳南山中学做个案治疗2人,交谈2人,下午在江油两个帐篷区访问9户灾民,交谈约15人,重点交谈11人,治疗2人;在访问江油市人民医院的时候交谈5人,重点1人。27日上午在北川擂鼓镇访问3户,交谈15人,重点4人。合计,个案访谈超过70人,治疗4人。被治疗对象除1人外,均有明显情绪好转和症状解除。达到了短程紧急治疗的目的。

访谈中发现,城市居民的主要心理问题是恐慌。他们大多住房结实没有倒塌,但内伤严重,担心余震而不敢居住。人员伤亡更多在村镇和旧城及靠近震中的城市发生。乡镇和农村居民的心理上更多是担忧今后生活无着,有些村民因为震前积压未处理好的土地问题和地震造成的家庭财产严重损失而愤怒、绝望。居丧家庭气氛压抑。但总体来说,绝大多数人能应对处理当前生活的剧烈变化,接受现实,并对我们表现出礼貌和欢迎。在危难来临之后,很多人能积极救人、顽强求生。震灾中最让人感动的是白衣天使们。江油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面对震灾激发起了巨大的身体潜能,拯救了难以数计的生命。有一位曾经因为癌症转移而做过腹腔清理手术,日常主要依靠轮椅代步的中年女医生居然在大灾来临后从轮椅上站了起来投身到抢救伤员的高强度的工作中去,我们看到她的时候,虽然面容因为风雨烈日而苍老,身体却像松树一样结实了。过去因为癌症而导致的饮食、身体和情绪问题完全没有了。她的身心应激反应给了她新的生命活力。

在绵阳南山中学做集体心理辅导之后,我接手两个创伤比较重的个案,一个是母亲至今仍然被埋在废墟里的北川籍男生,另一个是家乡一条老街全部塌陷而痛苦抑郁的雅安籍女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我采用结合认知、意象对话的眼动脱敏快速疗法治疗,使他们擦干眼泪释然而轻松地离开了咨询室。在江油太平镇安置点,我用同样方法治疗了一个主动来访的心慌气短不能安眠受严重闪回症状困扰的农村妇女,使她解除了症状痛苦,并不再绝望。 

(二)集体心理辅导和小组晤谈

在这里所说的集体心理辅导是针对灾后群众群体的心理安抚或创伤修复性活动。活动形式采用游戏、互动体验、问答、讲座等不同形式。小组晤谈则是指对灾区一线救援工作人员做的心理支持活动,以心理小组督导或辅导,以及分享经验的方式举行。

    25日上午,我与廉海龙老师在广元万源老街主持灾后集体心理辅导活动,有200多名灾民群众参与。我们的活动主体是有奖问答和现场咨询答复。在第一部分的有奖问答里,第一个问题是:这次5·12大地震的震中在哪里?第二个问题是解放军投入抗震救灾的总兵力达到多少万人?第三个问题是,如果再有较大余震,室内有桌子的话,你应躲在桌子底下还是桌子的旁边?第四个问题是请你分享一件震灾后发生的令你感动的事情,第五个问题是想想五年之后的你,是怎样的一个境况。我在问题的设计中包含了三个重要的心理暗示:1、灾难是可以成为知识被纳入个体的经验的;2、灾难中的个体可以不是孤单无援的;3、每个个体的发展可以选择不停滞。我根据观察,尽量有意识地挑选不同职业、年龄的人,他们中有老人、店主、农民、医生、基层干部、家庭妇女、小学生、打工妹等。奖品是收音机,里面藏有北京市民学生和机关干部的信件。随着一封封信在廉老师手中打开,活动中高潮迭起。第四、第五个问题可以邀请多人上台分享。一位饭店服务员的家乡是北川县的,她讲述了生还者的坚强,涕泪俱下。一个带着孩子的母亲则讲述了对村干部先公后私挨家挨户为村民服务的感动。一位女店主对遭受的损失感到痛心和惋惜,但坚信五年之后她还会发财,把生意做得更大。对所有这些分享和梦想,我们和现场的群众都给与了积极的肯定和支持,掌声不断。随后我就灾民提出的一些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做了解答。活动开始前,来参加的民众有些人行动迟缓,许多人脸上是麻木、忧郁缺乏热情的。活动结束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表情变得活泼了,许多人热情地跟我们挥手告别。

随后我们赶到凤冠广场,主要由我来主持面向来自当地精神医院约15名一线医护人员的小组晤谈活动。我采用了直观形象的观想生命之树的方法来帮助他们体验心灵状况,缓解情绪压力。从积极意义上就他们在灾难中及灾后紧张工作中产生的心灵创伤给与包容和支持。虽然在总共5分钟的集体冥想中,有的人的生命之树遭遇狂风吹过,有的人的生命之树出现虫害,有的人的生命之树出现部分的枯萎或者经历冬天的严寒,但都是依然挺立的。很多医护人员的生命之树都具有常绿的浓荫、广延的覆盖的特征的,另外一些相对年轻的医护人员的生命之树则更具有旺盛的成长力量。在晤谈中,我和廉老师就这些心灵图景表达了真诚的共情。我还告诉大家,虽然每一幅心灵的图像看上去那么不同,但都与我们整个民族的命运共振着,呼应着。灾难即将被纳入民族发展的过程,每个个体的创伤就要被治愈,因为在大家的心里,生命之树常青。有位看到虫害的年轻医生在震灾中把一个体重很重的老人背下了六楼,震灾虽然带来了心灵的创伤,但也让他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另一位看到狂风呼啸过山坡上如伞盖般孤独站立的大树的中年医生,分享了他自己经历灾难后的一种感动,与更多的人在一起了。另外一位女性精神医生的生命之树正在往大地的深处努力扎根。我就此剖析了地震灾害对于人类的特殊意义,乃是与大地母亲的一种特别的关系。我们想要掌控地震,同时我们想与大地母亲连接更深。这种关系的修复和谐调,是受灾人们心理重建的象征过程。会谈结束在释然和愉快的氛围中。由于场所不是很合适,时间也比较仓促紧迫,因此体验深度不够,只能说有所安抚,并为他们的自我认识打开了新的视野。我留了联系方式,以期今后可以有进一步的交流来弥补。

 更为艰巨的任务是我为绵阳南山中学高三学生做灾后考前心理辅导。由于这次团体辅导对象多达3000人,并且我在广播室,无法看到学生,虽然我将采用平和安抚的方式来做辅导,严格控制宣泄,但学生数量的庞大和个体的差异,以及情绪的共振等因素还是难免会使部分敏感的个体出现失控。实际情况是,个别学生在辅导尚未开始的时候就已经陷入强烈情绪了。辅导中,陆续送到咨询室的学生多达十几个。我的助手王琼老师不得不请随行的四川科协领导杨丽给其他队员打电话过来支援。经鉴别,居丧及严重财产损失家庭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数是过去就心理压力很大,这次地震起到了水落石出的效果,使他们更难以集中精力学习了。辅导结束之后涌来的一些学生是来表达兴奋和感谢并请教问题的,为了个案治疗安全,我们劝回了一部分。这次集体心理辅导我采用催眠导入,使群体意识集中在我的声音上。经过自我介绍建立关系展开话题、回顾震前经历的生活觉察到变化是常态、引向震灾的突然而不可避免成为命运或者生活的组成部分、劝慰放下恐惧转移注意力到人生更大的事情上来、分享自身高考复习的经验、鼓励畅想把个人经验融入民族和人类经验、启发学生想象和设立五年之后的愿景等步骤,逐渐移除学生心中的块垒。在可能唤起创伤情绪的地方我都提醒学生采用想到自己的左右手(眼珠随动帮助寻找)的方法来加强左右脑的联系,建立认知和情感的神经连接,保持在当下而不沉浸在过去或幻想。

二、对主办方、接待方和团队成员的感谢 

(一)第一感慨:主办方提供了精良的装备,做了充分的行前准备

     首先要感谢的是北京市科协,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行前准备服务工作。考虑非常周到细致。科协为这次活动采购了对讲机、手电筒、登山包等装备。准备了应急食品、药品、消毒品、口罩、蚊香等物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给灾民的礼品中有100台收音机,每个收音机里都装进了一封由北京市民、中小学生和机关干部写给灾民的信,这些文字在我们举行活动的时候发散出巨大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这些有力的保障工作使我们得以集中精力做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第二感激:接待方温暖精心的安排和高度的安全保障

其次要感谢的是四川省科协,为我们在灾区的行程做了最好的后勤保障服务。天天有美餐、热水浴,还备了品种丰富而数量充足的干粮、饮水,保障了我们的体力和精力。在线路安排上,下属各市县科协都是领导出面,热情主动,克服障碍。我们还发现,基层的同志避免安排我们到比较危险的地域去工作,处处小心谨慎加以保护。安排住宿在最结实的可以使用的宾馆饭店休息,保证了我们相对舒适的睡眠。如此温暖精心的安排和严密的保护让大家都觉得很不安。只能用工作需要来做合理化解释安慰自己。虽然实际工作带来疲惫,时间紧张带来睡眠不足,但是在四川省科协的呵护下,我们全体人员每天早晨都是精神振奋、头脑清醒的,感觉拥有很多的能量支持我们的服务对象。

(三)第三感动:科协领导和各级干部的人性光辉、优良素质

第三,在共同的工作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科协领导和各级干部的人性光辉和优良素质。北京市科协的周副主席和苏主任在团队行前仔细叮嘱,温和亲切细致。何素兴、梁世伟两位不仅是科协领导,还是分队成员,在工作中吃苦耐劳,非常具有同情心,深得灾民信任,也深得我们的信任。四川省科学的两位副主席不畏艰难亲身历险陪伴着团队,并参与到具体的灾民访谈工作中去。他们在谈到基层干部们在大灾中的工作作风和承受的牺牲的时候非常动情。青川的李主席、广元的主席、绵阳的胡主席都在大灾中以身作则,奋战在救灾一线。李主席是因为我们的到来才挤出时间去换一身干净衣服洗个澡的。北川的主席则是一位从废墟里爬出来拖着一条断腿投入救灾工作的坚强女士。陪同我们的省科协杨丽主任的人格魅力令人难忘,她非常善良,也非常干练。其他同志都很敬业。司机杜师傅技术精湛。

(四)第四感谢:团队的严谨风格、成员的相互配合和支持令人难忘

第四我要感谢我们这个团队,领导和成员。短短不满一周,我们建立了深厚的连接。张秘书长的管理要求严格而又有人情味,作风严谨求实,不愧是一个行政管理和临床心理双肩挑的专家型领导。在我去绵阳南山中学做团体辅导的时候,本来其他同志是可以休息的,但他们并没有休息,而是积极配合我的工作,到现场接待个案来访,减轻我的压力。在万源老街,我和廉海龙老师象相声演员那样默契。在九州体育馆,大家也帮衬着廉老师,主动去陪伴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中个别跟创伤体验依然有粘连的个体。我的组长赵玉萍老师、搭档王琼老师都是有敏锐的职业感觉和较高专业素养的咨询师,给了我很好的支持和鼓励。而在旅途中,大家经常谈笑风生,这对修复心灵在工作中难免受到的细微的替代或传递性创伤很有效,也润滑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加强了连接。

三、感悟和思考 

(一)心理危机干预或者心理救援的广义和狭义

我更倾向于使用心理救援而不是心理危机干预来指代我们的工作。因为一方面我们的工作是在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安排调度下进入救灾程序的,另一方面我认为用后者更贴近灾民的真实心理需要。干预总难免有点强加的感觉。我信任人们生命的自发创造力,相信他们在应激状态下的自我保护表现和防御方式是正常的。我了解到,许多人在5月12日14点28分之后表现出巨大的震惊和恐惧,被灾难打击得抱头痛哭或者打懵了,但只要想起有人需要救援或听到号召,他们大多都立刻从自己的情绪中走出来去勇敢地拯救别的生命,去安抚和保护受惊而精神崩溃的少数人和儿童。他们需要的是心理上的支持而不是打破他们的应激状态的所谓干预。

这次深入到一线的心理援助活动使我认识到,心理救援其实在在处处都是。广义的心理救援包括军人和专业救援队到达、提供临时住所、食物和医疗,随后改善居住条件和丰富食物品种,增加沐浴、洗理和娱乐、恢复儿童教育和恢复生产等一系列渐进的内容。这些工作既是心理救援的大背景,又起到稳定灾民情绪的作用,所以说是广义的心理救援。狭义的心理救援就是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队伍进入灾区来帮助灾民和救援人员,抚慰伤痛,缓解压力,重建基本的安全和信任。

(二)以行动和实践澄清充满争议的心理危机干预问题

国内学界对心理危机干预的争议非常大。以媒体热捧的国内心理危机干预第一人赵国秋教授为代表的一些专家认为心理危机干预越早越好,要打开当事人的心灵,鼓励宣泄,这样才能避免形成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另一些知名心理学家则认为对方所谓的心理危机干预是无效的,应该踏实地去做1~3个月之后出现的PTSD治疗。他们引用美国国立灾难心理学和恐怖主义心理学中心主任、太平洋心理研究院教授Dr. Larry E. Beutler的说法作为支持。他根据对照研究认为1)大多数的人无需治疗就会好起来;2)事件发生后的头几周里,几乎无法分辨出哪些人会需要持久性的帮助;3)通用的大多数治疗的疗效跟什么都不做相似;以及4)对即刻安全和保护的需求比起跟创伤本身相关的恐惧和焦虑更为重要。

    这次一线的实践给我一个感觉,首先我不能同意赵教授一派的做法。新华社报道的赵教授干预刘小桦的案例已经证明他的做法是最容易导致二次创伤的,还容易瓦解灾后人们的应激状态。其次,我也不能完全同意后者。荣格说,要为每个患者发明一种疗法,虽然极端一些,但实际上个体的差异确实非常大,作为心理治疗师应持的价值观是一个都不能少的,要尊重每个个体的需要。心理救援可以按照统计规律做出宏观决策投入力量,但在微观的层面上,应该从第一时间就开始投入人力,首先救援那些因为防御无效而陷入痛苦危及生存的个体。事实上,当地领导号召大家坚强,要求幸存者投入救援行动的时候,一部份防御无效而痛苦万分的幸存者能立刻转化为勇敢的救援者而站到创伤的对立面去(所谓夸大期的勇气),这可能比咨询师的干预更有效。当然,这样一类人极有可能在觉醒期成为心理救援的重点对象。心理救援者要在第一时间发现这样的个体,提醒他们注重必要的安全措施,不蛮干,并记录下来,当灾区情况逐渐稳定下来,需要他们做的事情变少的时候,及时约谈。另一部份不能立刻转化为救援者的人就是早期干预的对象。此外,不同的环境里,对早期心理干预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安置点和医院就完全不同。安置点上可以鼓励交谈、适当宣泄;医院里则重点是保护和安静修养,治好身体的伤再说。但这个规律也有例外。

(三)灾后心理援助全程我们究竟可以做点什么并注意什么

因此我想说,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们在灾后心理援助全程可以做的事情是很多的,但我觉得一开始就直接到救援现场,你不会比社工、志愿者做得更好。我们的工作应该从灾民安置点、救援者营地、受伤者所在医院、正常未受损社区四个地方开始,最好不要接近废墟和死难者遗体。每个个体有自己的应激期、稳定期和觉醒期、重建期,别太依赖统计数据,要直接观察和感受,去接近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或者人群。

凭感觉或者参考统计数据,你可以确定团体辅导的对象和执行方案,但记住任何新的事件介入,都会导致受众的分化,一部分成为受惠者,另一部分成为受害者。你的重点是压缩后一种可能,并提供补偿措施。做团体辅导的时候一定要有助手协助你观察和发现可能的受害者,配合个案治疗来弥补。

从工作对象来看,早期救援对象主要是处于应激期但精神不能适应的受灾、因灾受伤者(因思维紊乱而反复讲述者、躯体木僵不能行动者、突然丧失语言能力者、较长时间拒绝饮食导致虚脱者、盲目非理性地冒险者、有严重强迫性症状者、有抑郁自杀冲动者)。紧接着是参与救援而受到心理创伤者(专业救援人员、军人、民众志愿者、医护人员)。然后可能就是多数人已经进入稳定期而他仍然处于应激期的个体,相对来说,他的应激反应不再是资源而是问题了。总之,那些与大多数人的心理康复进度不一致而滞后的个体,以及表面看上去心理已经康复但在事件过去很久却被触发灾难应激症状的个体(PTSD)。后者是中长期心理救援和心理治疗的对象。

 四、进一步的工作建议 

(一)对灾后心理援助行动的全程管理问题的建议

这次地震灾害与唐山地震很大的不同不仅在于媒体的透明,还有很多新增的资源。心理救援是其中的一项。但是心理救援还是缺乏资源整合和有序管理。有的时候,调动积极力量的辅导进行太多,也会消耗受众的内在力量,因为残酷的现实是无法改变的。重复干预只能导致伤害。我们在绵阳南山中学就碰到过曾经因接受干预而再次受伤的个体,做了修复。指挥部要有懂得心理救援的专家来分配源源不断进入灾区的人力资源,评估能力侧重,根据灾区实际需求来分配适合的工作。有些力量用于雪中送炭,有些力量用于锦上添花,各得其所。并提供事前短期培训和事后督导服务。要研究灾后心理援助的预案。预案的指导思想应来源于一个切合实际的理论体系,这就需要调研。

(二)呼吁抓紧立项进行灾后心理援助的调研工作

    因此,我呼吁抓紧立项进行灾后心理援助的调研工作,在众说纷纭中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灾后心理救援道路。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独特思想文化,还有着巨大的城乡亚文化差别和不尽相同的地域亚文化差异。这次救援行动中我们观察到了灾区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的很大不同。地震灾难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趁离灾难发生的时间不远,人们的记忆比较清晰,现在下去调研可能获得更接近真相的数据,而不是人们记忆再加工之后的数据。这个调研可以持续五年,以吻合一个相对完整的从灾难到重建的过程。对个体来说,心理重建与生活重建不会完全一致,但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考察,相信在统计上可能是基本一致的。

(三)激情过后的理性时期,战时规则和平时规则可以逐渐切换了

灾后心理救援工作是个长期的工作。我认为在灾难突发之后的应激期,心理学界替代创伤的冲动与利他主义的激情其实是一回事,是同一事物(去灾区救心)的不同侧面。因此,当应激期过了,灾民情况稳定下来后,志愿者将陆续离开。后面的进一步工作必须支付报酬。心理救援人员也如此。那么谁来买单呢?我想引用四川成都诸葛武侯祠的对联来总结对进一步工作的建议: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五、个人成长中的重要台阶

这次赴灾区救援行动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美好的人性,并增长了我的知识阅历。我还有个重要的自我觉察,来自那个不太成功的治疗个案,就是自身情结如果解决不透彻的话,就会在创伤治疗中感染受伤,并对当事人帮助不足。这个个案提醒了我今后心灵成长的方向是什么。这次赴灾区救援行动是我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台阶。

 

创建时间:2024-02-27 13:57
浏览量:0
首页    危机干预    我参加震灾心理救援的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