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意象@夏娃

 

——易经心理学互联网交流群微课第十七次

2017.10.11

主 讲:颜 浩(西山)  录音整理:刘辰悦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讲夏娃,就是阿尼玛系列的第一种形式。

夏娃, 人类始祖夏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圣经》上说:夏娃,是上帝用亚当的肋骨创造出来的。

《圣经》是这么说的: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耶和华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样走兽和空中各样飞鸟都带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么。那人怎样叫各样的活物,那就是它的名字。那人便给一切牲畜和空中飞鸟、野地走兽都起了名,只是那人没有遇见配偶帮助他。耶和华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耶和华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面前。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按照《圣经》的说法,最初男人女人各一个,繁衍后代的话呢,必然要通过乱伦来实现,至少是兄弟姐妹的乱伦了。算了,不说这个了。科学家们经过推算认为当代60亿人类是同一个非洲女人的后代。那个女人就被科学家们命名为夏娃。怎么可能呢?你可以假设人类有不同的母亲,那么这些母亲往上追溯,数量肯定就收缩了,最终就只能是一个,而与她同时代的其他女性的后裔都灭绝了。假如没有灭绝,那么再往上追溯,所有后裔没有灭绝的母亲的母亲的母亲等等,最终还是一个。而父亲呢,那就呵呵了,在母系社会,夏娃可以与她看中的所有男猎手交配,甚至是异族的。夏娃的女儿们、孙女们也可以选择不同的男人。所以母系血缘单一而父系可以多样化,貌似很合理对吧?

然而问题还是出现了。我们用同样逻辑可以推算出所有的60亿人类是同一个男人的后裔!那么这个男人逻辑上就应当被称为亚当了。即使是母系社会,对此现象并无影响,这个名叫亚当的男猎手如果只忠于族母,也保不住他的儿子们跟随别的年轻族母移居到别的洞穴啊,所以变成了母系血缘多样化而父系单一。

孰是孰非?

数学较真的毛病就在这里。或许,亚当和夏娃并非同时代生人,或许甚至并非人类,而是猿?或许是外星人扮演上帝,用高科技将自己的基因混入地球猿族创造了若干个亚当和夏娃?而更诡异的可能是这些外星人来自数百万年后的地球,通过时光隧道,就像科幻片描述的那样。人类血脉流传不过是一个大循环而已?

我们如果掉在这些科学探索里或幻想中,可能永远无法了解夏娃。

夏娃不是真相,是象征。夏娃象征人类的母亲和第一个女人。夏娃原型以母亲原型为核心和起源,是阿尼玛原型的初级起始形式。我们要通过象征去寻摸夏娃原型的意义。说到底,这个意义才是最重要的。

对一些经典所述内容作为象征来理解,一切迷障就能豁然开朗。《圣经》说蛇诱惑了夏娃吃智慧果。蛇象征阳具,智慧果象征禁果——甜中带痛的性交。蛇是谁的?答案只能是上帝的,天父的。亚当被上帝戴了绿帽子。我这是胡说八道,大家别信,别以这样的方式信。但作为象征来看,确实如此,人类拥有精神和肉身两部分,精神是上帝赋予的,肉身是亚当遗传的。伊甸园事件象征了人类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情感(原罪)和觉知。这样的事情后来还发生过一次,发生在玛利亚身上,这次是耶稣的“父亲”,木匠亚瑟被上帝戴了绿帽子。因为人类精神发生了衰败,所以上帝决定再干一次,提振一下,这次付出的代价很大,祂儿子耶稣被人类钉上十字架,才完成了人类精神的提振,信仰的重塑,但貌似只是影响了一部分人——当代信仰天主和基督的人群。我这样解释,大家也别太当真,这仍然是象征而已,超越这个现象来看,耶稣事件象征了人类精神发展的第二阶段,救赎与担当(责任)。人类精神还将发展出第三阶段,就是审判和升华,这个《圣经》有预言。这是对全人类而言的。而我们普罗大众现在依然处于第二个阶段,只有少数精英人物提前进入了第三阶段,似乎有了审判和升华的这样一些迹象。是不是还有第四阶段,类似于回归和寂静那种,《圣经》没说,但佛教经典上有类似的说法。

不绕远了,我们就说夏娃。

原型意义上的夏娃,是生育之母,是母神。母神其实在我们人类特别古老的信仰里面就存在,可以说是最早期的神祇,今天伊拉克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的遗址曾经挖掘出一尊母神,丰乳肥臀大肚子,考古学界命名为“维纳斯”,会不会让古希腊的维纳斯气到笑喷了。其实,母神就是指母性精神,具有慈爱和滋养性。每一个女人都有母性的一面,至少在生育孩子的那个阶段,母性总会自然流出。孩子眼眸中的这个成年女子是爱、真、善、美的化身,孩子感受到依恋和温暖。最早的时候,孩子与母亲感觉上是一体的,孩子享有母亲给予的爱,也同时享有给予爱的过程,如同自己在给予一样,因为这是母子一体,这种体验是不分彼此的。母亲给予的爱母亲自身也享有,如同从孩子那里获得的一般。我想这一点,每一个成年的妇女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爱你的孩子的时候,你也享有这种爱,从中感受到温暖、美妙、妙不可言。绝大多数普通人,即使是男人,在遇见一个孩子的时候也会本能地变得目光柔和起来,因为我们心灵深处都有类似的早期经验。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被抱着,每一个母亲都喜欢抱着孩子。这种感受双方都是享用终生的。当一个成年妇女应对他人和琐事感到疲乏的时候,尤其是从事教育的女性,女教师们,可能经常会梦见自己抱持和携带自家小孩的情景,实际上是回忆入梦,以唤起爱的力量和情怀。这样你就更有力量去应对你的生活,你的工作。曾经的抚育幼儿的经验是一生的力量源泉。而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成年之后,会经常梦回老家,回到早年的生活场景中重温那种乡愁情愫,心灵借此恢复力量去应对现实焦虑和疲劳。因为长大了的孩子无法直接梦回母亲的怀抱,为何无法直接梦回母亲怀抱呢?是因为人们在三岁之前的记忆总是被深深地压抑和封存。过去的说法,叫三岁以后才能形成记忆,但是现在证明,三岁之前也是有记忆的,只不过没有办法被提取。因此梦回老家是最接近早年亲子相依的感受体验的场景了,就是小孩子呆在老家的那种温暖和安全的感觉。

在无意识里,在心灵深处的体验里,孩子是仰视母亲的,所以夏娃拥有很高大的身量,总是超过真实母亲的实际身量许多。这种印象在你多年之后回到老家,发现老家的房屋其实很狭小,不是记忆中的深邃宽广的时候,你就明白了。但你不会改变,在你心中,母亲就是那么高大,即使现实中她因为岁月沧桑而佝偻萎缩了……

那些声称不喜欢抱孩子,抱怨抱孩子腰酸背痛的女人,有的人是内心被一个苦孩子占据了,或许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必须要帮助妈妈带弟妹,因为妈妈被她的辞不掉的工作或做不完的家务活给抓住了,带小孩真是本不该稚嫩的她们所承担的事务;也有的女人心里面有某种程度只想停留在青春少女时光,并没有准备好却不小心成了母亲,也会有很多抱怨和不适应——她们这种停留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得到的父亲的爱不够恰当,匮乏,或者有问题,潜意识认为自己不够有吸引力,而青春期体验到自己的美貌和活力十分吸引人,就想呆在那里了。并且她们常常意识上对自己的青春感自信满满,与潜意识心理恰好相反。她们更偏爱并较为执着地认同夏娃女性的一面。

是的,夏娃是个女人,夏娃有女性的一面,从亚当见到她时说的话中就体现出来。《圣经》记述,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亚当代表人类,女人是男人的骨肉,是人类的骨肉。人们对自己的骨肉是珍爱呵护的,女人以其身体的柔软和温暖散发出的浓浓爱意,更体现出那种骨肉的感受。骨肉是人类躯体的组织,承载着三魂七魄,或者说心灵之灵动为魂,骨肉之鲜活为魄。骨肉的感受究竟是怎么样的?这很难言传,你现在就可以伸手抚摸你自己的肋骨和肚腩,感受一下吧。在你心里默念,你有多么地爱她,你的骨肉,你的亲人。你或许想要轻柔地抚摸他们。

一个幼儿内心与阿尼玛和谐共生,其阿尼玛必然是夏娃式的,也只能是夏娃式的,即,是一个真正的母性充裕的母亲,刚好足够滋养和帮助孩子成长。这样的孩子可能呈现以下的特点:1、天真可爱:天真是因为母性之真实可靠,可爱是因为母爱之共享;2、有独立性,是因为母性之包容,让亲子在分离中彼此都感觉安全;3、朝气蓬勃、活力充沛,甚至淘气顽皮恶作剧,也是因为母性的包容,加上足够的能量滋养,使孩子充满活力;4、好奇求知,是因为母性的深沉静妙,这就是《道德经》所谓“玄牝之门”,充满奥秘,母亲是通往世界的第一扇门户;5、逐渐学会合作和竞争,是因为母亲的安静广袤,能够保护和突显出孩子的个性和作用;6、知节制懂礼貌,孩子稍大就能体验到母性的现实感和母爱的边界,逐渐养成节制,学会礼貌,而前提是母爱的厚重、深沉和宽广;7、身体好,这当然得益于母爱的滋养和母性的严密保护。但现实的孩子很少有这么完美的,多少总会出现一点问题。那么我们说,这些问题究竟是什么情形造成的呢?其实,一个孩子脱离幼儿阶段,这些问题自然就会接踵而至。

幼儿进一步发展,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能量水平保持这种与母亲的和谐共生状态,就无法很好地利用夏娃原型的资源,或者说,要面对新的考验,开启自己的命运了。在实际生活层面可能表现为幼儿无能为力的情境改变:一些心理危机的出现足够严重到不再是锻炼刺激他的潜能,而是构成了真正的伤害,例如与母亲的过长时间隔离或乃至一直缺乏足够的眼神交流等情形(在有些情况下,母亲很少正眼看孩子,与孩子目光相接,而是专注于别的事情,对幼儿的咿呀祈请不予回应)。那么,原先的和谐共生状态将出现两种分化走向,其一,先天气质弱势者退化为臣服的受控状态,幼儿完全屈服于原型心理,成为被夏娃操控的偶人,表现为木讷、僵化,反应迟缓,发育状况差(多病、瘦弱),自我毁坏(包括投射性的毁坏玩偶、玩具等),孤僻退缩,过于听话,缺乏活力等等症状都会出现。如果心理危机事属意外或无知,且无针对性的修复,如道歉、安抚等,母亲补偿性的母爱反倒会固化幼儿的症状成为性格的组成;其二,先天气质强势者进化为附体自居状态,通过亲子一体体验的渠道被夏娃附体或自居为夏娃。这样的幼儿会显得过于整洁、安静、刻板(沉静者),或特别乖巧懂事,同时还爱操心,忧心忡忡,胆小焦虑等(活跃者)。这种情况在小时候有利于安度时光,但长大了会变成扭曲个性困扰发展的问题,并常干扰周围人的自主性,多半具有爱管闲事、掌控人的毛病。

第三种情形,如果心理危机阶段被其他原型乘虚而入,幼儿还可能表现出其他症状,这些症状会被夏娃包容并试图以爱心感化转变,但多半效果不好。弃儿原型总是在夏娃缺位的时候进驻幼儿内心,产生被遗弃感。夏娃被投射到代母身上,即使仍然回归亲生母亲,亲生母亲也被贬为代母了。裂痕已经无法修复,顶多就是掩盖了。这孩子长大了可能会选择离家万里或神游八极的生活,够让母亲挂念和担忧的。这也是人类群体的概貌,因为亚当和夏娃都是被逐出伊甸园的弃儿。第四种特殊情形,在夏娃缺位时被恶劣对待的幼儿还可能被穷奇、梼杌入侵或感染,他们会有逆反心理、暴怒,具攻击性、故意破坏等行为。我这里用的是古代四大凶兽的名字,作为四种特殊的原型来理解。穷奇、梼杌,另外两个是混沌和饕餮。我想这后两个大家可能会更熟悉一点。如果是饕餮入侵或感染,会诱使幼儿贪吃放纵,激起贪心和过度的占有欲。如果是混沌,受其感染会是非不分,甚至智力发育障碍、自我封闭等等。关于四凶原型及其意象我们另外详说,这里就直接用他们说事儿了。卢卡寇(Lou Carcolh)是法国传说中藏身于地底洞穴的巨怪,经历过难产的孩子其实在主观感受上都与之搏斗过而倍感无可奈何,他们特别害怕这种被吞噬感,而尽力地飞向太空。其实卢卡寇这种巨怪的产生,就与人类这种特殊的种群的发展有关,因为人类逐渐进化出硕大的脑袋。这个硕大的脑袋,对每一个母亲来讲,都意味着会有一个非常痛苦的生育体验。孩子的脑袋在狭窄的阴道中被挤压,被子宫反向的力量所抓取,所以精神世界就会产生卢卡寇这样一种巨怪原型。那么,跟卢卡寇有过搏斗的孩子们,他们会怎么样呢?会特别的害怕这种吞噬感,尽力地飞向天空。这也是为什么人类会渴望飞翔,每一个孩子都会梦见自己是能够飞翔的。在他们的感受里,即使是夏娃的怀抱也是不安全的,他们会热爱逻辑思考和创造发明,会追随父亲,是随时准备摆脱现实困扰的代达罗斯父子——代达罗斯是古希腊神话里面的一个能工巧匠,打造翅膀然后能够在天空飞行的人,他的孩子因为飞得太高太远,用蜡做的翅膀就被太阳光融化,所以掉下去摔死——在幼年,这些孩子常常耽于幻想,显得安静,或常常自言自语,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貌似夏娃于他可有可无。

夏娃从母性走向女性的转化,伴随着孩子的身心成长,在孩子眼中,母亲虽依然是母亲,但母亲还是一个女人。这是阿尼玛的第一个身影,男孩钦慕,女孩认同。所以当梦者梦见中青年妇女,第一个问题就是应核对梦者对母亲(或加上代理母亲、抚养人——对弃儿来说要多考虑一层)的感受。这种感受根深蒂固到不可思议。梦中妇女几乎总会呈现当年母亲诸多侧面的影像。然后再转向第二个问题,即梦者当前的配偶或自己,如果梦者是成年人,看看某些方面像不像梦里的这个人。夏娃阶段的原型阿尼玛如果以现实影像来代表,也就相当于一个关于梦者母亲系列的资料库了。

女人是可以成为母亲的人。于是在女人那里重塑关于母亲的梦想,就成为成长起来的男孩女孩的无法放弃的热望,这是回归母亲另一条道路。人类每一种发展都具有回归的外貌或形式。男孩娶妻,女孩成为妻子,是同一件神圣大业(即回归母亲)的两个面向。因为共同的梦想和眷恋,男孩们彼此争斗,不惜发动特洛伊战争。女孩拥有女人身体的先天优势,她们等待着最佳的人选,那个等同或超过自己父亲的男人,以便重温施与受融为一体的母爱。但其间也有曲折,阿尼玛拥有任何阳性的模式,都会有一个阴性的模式与之平衡。从母亲到女人,就是两种既合作也抗衡的模式。而在女人模式下,处女以及对处女的坚守心理,达芙妮式的,或者美女以及对美女状态的自持,海伦式的,都是应有的亚型。这将是我们下一讲的话题:海伦。

而对于一个身体成长起来的男人来说,如果他依赖并受控于他的境遇,他的阿尼玛意象就会过多地停留在夏娃模式,并必将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境遇是母亲象征的延伸。对于许宣来说,阿尼玛就有颇多的夏娃滞留特点,夏娃-白娘子的注意力在家庭家人,不重视社会,不按照社会规范调用资源照料自己的“孩子”许宣,不鼓励更不看好他的社会化行为,如影随形地粘他,就像妇女抱幼儿,以至于许宣要借故逃脱和不听吩咐。这种关系模式最终酿成对许宣的祸害。不过大家要注意,白娘子是虚构的妖怪,许宣才是一个人物,人物不够成熟,太过平常,相应地他的阿尼玛发展水平也就不足。阿尼玛其实是男人的镜子,或者灵魂。所谓阿尼玛害人,是因为此人没有能够遵循生命潜能的意志去发展人生,人生没有精彩可言,阿尼玛就会有挣扎。阿尼玛的出现会引发境遇给予男人试炼的机会,但却常常是男人接不住的伤害,而最终阿尼玛也无法常驻久留。如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里,杜氏想要托付终身的李甲,碰到一点压力就想出卖所爱之人来脱困,终究是个不能担当的平庸之徒。阿尼玛离去之后的男人将更加乏善可陈。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会讲到海伦,就是阿尼玛的第二位形式。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再进一步交流。

 

互动交流:

安琪:老师,女性不怀孕有什么心理学机制?

西山老师:你说的不怀孕是哪种情况?每种不同情况背后的心理动力都会有差异。

安琪:对女性角色不认同和自己母亲关系紧张

西山老师:你已经说出了部分答案,深入谈谈,或许还会发现更多。

在云端:颜老师,最后一点不太明白。

西山老师:最后一点指哪里?阿尼玛离去?

在云端:是的

西山老师:我们说男人内部有女人,女人内部有男人,那个内部的异性,就是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阿尼玛离去,指这个男人完全局限在自己的男性人格里,无法体验到女性的一面,这样的人看上去很呆板,缺乏温情和柔软,所以乏善可陈。离去,是个象征说法,同样的说法就是丧失灵魂。但若真有灵魂,不是真的离去,而是自我人格僵化,与灵性世界相隔离。

在云端:一个没有担当的男人是阿尼玛的何种投射呢?还是此人本性如此?

西山老师:阿尼玛是灵体,是男人们用于向心目中女人投射的内容。一个没担当的男人意味着心理上尚未长大,所以他投射的阿尼玛会停滞在夏娃阶段,他依然需要妈妈但又怪罪于妈妈影响他长大,所以他的夏娃会呈现阴暗面。

在云端:这个阴暗面也是他期待和激发的了?一个人对不同的女性会有不同的投射内容吗?

西山老师:对的。投射者也会在他的认知能力基础上去判断容器性状而予以他认为是恰当的投射内容。如果无论什么女性都投射为相似的内容,那他问题也就太大了。

在云端:如果投射相同的内容,那他的问题是什么呢?

西山老师:他投射中包含期待。他的投射会对对方产生一定的压力。对方应对压力,可能采用认同和拒绝(反向认同),这就会形成一定的纠葛。最好的应对是“做自己”。如果投射内容过于相似,说明心智发育不够,理性分辨不够。例如性欲固结者看所有女人都是女性生殖器,多数男人能成功地压抑这个性欲固结子人格而表现得行为正常符合道德。少数人超我不成熟或这个情结太大压抑不下去,就可能成为风流唐璜,伪君子,或者性成瘾患者,甚至涉入性犯罪。

在云端:就是说无论对方如何投射和期待做好自己就OK了。还有一个角色是女性对男性的投射叫什么?老师后期会讲吗?

西山老师:会讲的。女性对心目中的典型男性投射,内容为阿尼姆斯。

刘辰悦:男人的灵魂是他的阿尼玛,这个怎么理解呢?

西山老师:你说的是一个常见的比喻,一种象征。更准确地说,灵魂相当于心灵世界的精神属性。

 

 图片

创建时间:2024-02-20 05:59
浏览量:0
首页    讲座观点    17意象@夏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