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意象@侠客

意象·人格面具(12)侠客

原创 westenhill 西山心理工作室 2019-10-03 15:36


图片


——易经心理学互联网交流群微课第99次

主 讲:颜 (西山)

录音整理:清浅

2019.9.25

 

大家晚上好,咱们今天讲一讲侠客。大家对侠客的认识,可能会在这些年受到金庸、古龙的影响,他们在武侠小说里边描写了不少侠客,具有侠义精神的武侠。我们讲的很多的人格面具,各种各样,什么样的一种人,他的自我牺牲精神像献祭者,但是他又绝不显得柔弱无助;他的正义感爆棚如公正者,但是对法律公权却又不抱幻想,只相信自然法则和人们内心的公正,比如说复仇、除恶——往往超越了法律的范围,讲究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在除恶惩暴的时候讲究穷追猛打到公正为止,而对于大恶则除恶务尽、务求斩草除根;他们不谋私利,如同正人君子,但是从不追求外在形象的端正,他们可能以酒鬼的面貌出现,以乞丐的面貌出现,或者是杀猪的屠夫、卖扫把的人,等等等等,他们完全可以在其他的角色和形象里面藏身,但是那颗心却如同正人君子;他们言出必行,行动必果,这又不亚于控制者,但是他们绝无恶意,而是崇尚自由。与其说他们在控制这个世界的平衡,倒不如说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和掌控更为严格一些;他们肯定是好人,但是绝不弱小和顺从,而是很多很多老百姓、老好人们的希望和期盼;他们扶危济困,如同摆渡人,但是又送佛送到西,跟踪一件事情,走一趟就要负责到底;他们特立独行,不亚于孤独者,但是却很能忍受寂寞,也更为自信;他们隐姓埋名,不留痕迹,不求回报,神龙不见首尾,完全是一些神秘人。这就是传说中的侠客

侠客在我们中华文明,恐怕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精神遗产了。墨家崛起于民间,是一些自我觉醒者,他们智勇俱备。作为强权霸业的制衡力量,从民间兴起,他们既有思想,又有实践。在墨子与公输般的一次较量中——我们在中学教材上也许还能够读到,公输般是一位能工巧匠,他去帮助楚国建造攻城器械。墨子听说了这个事情以后,就见到公输般——通过软硬兼施,说服公输般放弃了他的计划,从而避免宋国遭受战火。这些侠客们,曾经在那个时代体现了中国人特立独行的精神风貌,他们是士阶层的一股清新俊朗的力量,有着来自于民间的自由的、尚武的、豪迈的精神气质。

汉朝的司马迁,在《史记》里边,专门列有《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在刺客中间以及一些特殊的地方豪杰中,都存在着侠客。比如说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我们曾经在英雄原型里边专门讲到过荆轲。侠客,是一种英雄,但是又跟英雄原型不完全吻合,就是说,有些人是因为作为侠客而成为英雄的,但是英雄不一定都算侠客。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里边,荆轲本人这种豪侠气质,其实就受当时的战国时代侠客精神的影响,在他身上能够看到一些侠者的风度。但是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不要忘了还有一个叫田光的人,田光已经老了,70多岁了。燕太子丹最初的时候是希望把刺杀秦王的重任托付给田光来办理的,但是田光感觉到自己太老了,没有办法完成这个任务,于是为他转介了荆轲。由于太子丹嘱咐这个事情要保密,所以当田光向太子丹推荐荆轲,并且把这个事情托付给荆轲之后,他竟然自杀了——仅仅因为太子丹嘱咐过要保密,而他是一个知情人,所以呢,他就自杀了。侠客总是这样,富于自我牺牲精神,为了一个目标,为了一件任务,甚至有的时候为了个别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承诺,他都可能会搭上自己的性命,他们有一种重义轻生的价值观。

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诸侯纷争,给了士阶层活跃的舞台,各种不同的政治见解,各种专业人才都有了角逐的场地。以墨家为龙头人望的侠客们也跻身其间。但向往成为大侠的人不少,能够成为大侠的人很少,因为重义轻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侠客们需要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执着自恋作为心理基础,深信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高尚无比,同时又要胸怀天下,以铲除人间不平为己任。他必须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心性稳定心理素质极高,尤其还要锤炼必杀技能达到相当的高度。否则如荆轲那样击不中,侠客会为此感到羞耻。在对待名声上的不同态度,是豪杰和侠客的分野。豪杰有侠义精神,但更喜欢广泛交游,喜欢名满天下受人尊敬,喜欢一呼百应。而真正的侠客要么隐居要么漂泊,藏得深,走得远。豪杰是看得见的侠客,侠客是看不见的豪杰。刺客杀手与侠客的区别在于前者仗义为雇主,后者仗义为天下。聂政早年是一位除恶的侠客,因此而携母亲和姐姐避祸隐居到齐国,以屠夫作为职业。后来被韩国大夫严仲子发现,重金结交为友,答应为严仲子刺杀政敌韩国相侠累,条件是给母亲养老送终后才开始行动。聂政果然不负所托,成功刺杀侠累并搭上自己性命。他从侠客沦落为刺客。很多满怀理想的侠客最终为了生计而沦落为职业杀手,这是人格退化。当侠客毕竟不容易。侠客自觉地作为社会正义的代言人,发挥着制衡权贵的作用,因此也难免受到权贵的利用、排挤和打击。随着秦统一六国,迁徙东方豪杰进关中以便控制,侠客的生存空间就变得窘迫了。但侠客精神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

侠客的思想文化一直流传,它已经进入了民族的基因、集体的记忆。那可能是因为当年侠客们试图加以平衡的王国霸权,以另外一种形式依然存在,那就是帝制,专制的皇帝。这种帝制的霸权长期存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依然艰难,依然处于一种受压榨、受欺凌的境地。但是侠客作为一个阶层,却已经消亡。侠客的消亡,应该说是在司马迁作了《史记》之后,正史再也不记载游侠了,这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而在他活着的那个时候,汉武帝统治时期,当时天下最著名的大侠叫郭解,但是汉武帝罗织罪名把郭解给灭族了。郭解严格意义上说是豪杰,虽然也行侠仗义。从那以后,民间就再也没有那种可以独立于政权之外的豪侠了,个人的豪侠就再也没有了,或者是转入了地下,不再显山露水,成为一个传说,成为一桩秘密。我们现在所能够读到的这些侠客的传说,要么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侠客的事情、行迹,要么就是一些故事、小说、笔记,《史记》之后已经没有正式的史书能够查询到侠客的踪影。

侠客从西汉中期被消灭以后,侠客的思想文化在人类中间传播开来,并且传承下去。它们渗透到管理层,那就不乏为民请命的清官,比如说包青天。《七侠五义》说的是包拯以及包拯的团队,比较有名的展昭等人,这些人团结在包拯的周围。而在民间,个人的侠义是混不下去的,所以《水浒传》讲的是民间的、有组织的替天行道。个人混不下去了就抱团混,所以黑社会也会从这里开始起步、诞生。侠客精神在民间的流传,靠局部寄生于某些社团和个人得以维持。其实所谓的黑社会最初也是作为公共社会的补偿形式出现的,是一种民间的自发的组织形式,或者说是民间社团,他们为一些边缘人士找到归属感或依附感,对社会的功能完善,是具有补偿性的。并且它们和正常社会有相似的结构,重点就是层级制,大哥说了算。那么,本来大哥们其实可以坐下来开会,变成一个国民议会的,然而在中国社会,中国文化里边有一句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所以这些大哥们就非要各霸一方做各自的国王梦。于是除了皇帝的团队以外,其他的民间社团,也就只能慢慢地成为秘密社团,成为黑社会。专制皇帝历来不喜欢自己治下出现亚团体,不管这个亚团体宗旨行为究竟是怎样的。

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为什么在上个世纪末,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大流行呢?我想可能因为中国人、中华人啊,普遍地处在权贵的压迫下喘息吧。当时的香港是在英国殖民权贵的压迫之下,华人遭受着二等国民的待遇;而台湾呢,则在蒋家王朝的余威下,虽然说,后来又有民进党上台执政,整个社会结构在改良,但是在当时,权贵已经成为台湾的更具有决定性力量的政治势力,而黑帮则是在香港和台湾普遍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人们期待,由那些特立独行的武侠把老百姓从权贵和黑帮的夹击中、双重压力下拯救出来。而当时的中国大陆则官倒横行(也许有些年轻人不知道,科普一下,“官倒”指一些高官子弟和他们的朋友们利用计划与市场的价格双轨制倒卖政府批文以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是官员腐败的起源之一。),公正匮乏,正处于改革开放之交。当一个社会足够的有问题,那么游侠精神、侠客精神就会醒来。金庸、古龙等人以极为引人入胜的小说,触动了亿万老百姓内心深处蛰伏的侠客精神,因为他们小说里面的侠客精神回应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诉求和渴望。

一些人在读完这些小说之后,就有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整合自己的人格,将侠客精神上升到人格面具,于是也会尝试着去行侠仗义。在人格面具里的侠客气质,会让这个人看起来精神饱满、步履矫健,行正走直,言出必行。他们愿意急人所难,救人于水火,也会意气用事惩奸除恶。他们常常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尤其是义气两个字,对于涵养年轻人的成长,是特别重要的精神营养。不怕死,讲义气,崇尚勇敢,为了朋友,两肋插刀,这都是整整的几代年轻人成长的精神营养。以至于香港黑帮也利用这个机会渗透到电影业洗钱,拍摄一些黑帮片和警匪片吸引年轻人。当他们成年以后,成熟之后,这种侠义精神就会渗透到人格的更深层面。于是有的人会选择去考律师,去在诉讼中帮人寻求公正;有的人会去考警察,成为一名维护社会治安的一线警员;也有的人会选择从军,保家卫国。这样呢,侠义精神与现实结合,取得了一定的合法地位和形式。

当然我们也可能会看到在有些个体身上,侠客原型造成了问题。当他不能够很好地整合侠客精神,而在虚荣心的层面上特别沉醉于侠客的那种所谓的豪气、神秘和高超技能等方面的时候,他可能会变成一个好管闲事的人,或者变成一个整天抱怨社会不公的人,在侠客梦中蹉跎自己的青春岁月,直到一事无成。那也有的人可能只是装出侠客的样子来,却没有一点点侠客的真本事,甚至也没有侠客的义气,而是去拍胸担保,坑蒙拐骗,已经完全背离了侠客精神还不自知,自欺欺人地相信自己吃得开。有的人不辨是非,为恶势力看家护院,还觉得自己倍儿义气,够哥们,其实也是一种悲哀。但如果跟这些人谈起金庸和古龙,他们或许跟我们一样是小迷弟。

侠客精神的核心价值其实是正义。拥有一颗正义之心,才配称为侠客。在当前最为能够容纳侠客精神的,成熟的社会角色恐怕就是主要在司法界。但如果司法不能够独立,不能够堂堂正正地、刚正地去实现它自己的意志,有的时候,它可能会走向侠客精神的对立面。

侠客精神在西方世界其实也是古今有之,并且今天仍然存在。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美国的电视剧,讲的是一个法官,白天在按照法律进行判决,夜晚却自己成为一个独立执法人,执行的是自然法则,他不经过国家的法律程序去除恶惩奸,最终他也受到了同行的追踪。而法国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则讲了一个含冤受屈的人如何打造自己成为一个坚强的人,然后予以成功复仇的故事,这也是侠义的一种形式。游侠在中世纪的西方社会,也是人们所尊重和期待的一种社会角色。他们是一些独立的骑士,常常并不隶属任何一位封建领主。他们游走在欧洲的大地上,行侠仗义,惩奸除恶,除暴安良。唐吉柯德就是最后一位这样的游侠骑士,在唐吉柯德身上拥有游侠的精神,但已经没有了游侠的能力,社会也已经有序化到视游侠为不安定因素。一些贫困的游侠为了生存只能堕落为佣兵。游侠精神在唐吉可德的时代如果转型,就已经要成为笑柄。

侠客或者西方的游侠精神之所以难以为继,这也是这个原型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因为这个原型他不治生产,又不求回报。那么他靠什么生活?他如何生存于?他原本就是少部分的精英人物,靠着他们并不期待的供养在生存着。比如说,孟尝君养了数千门客,基本上这些门客大部分都算是侠义之人。当汉朝的皇帝开始禁止一些贵族豪杰——侠客的载体和变种,豢养门客,那么侠客也就失去了重要的生活来源。在日本,侠义精神是在武士中间传承的。当战争结束,社会开始趋向稳定,地方大名豢养的武士数量开始下降,一些武士生活无着,就只能漂泊江湖,寻求新的机遇。那么行侠仗义,就变得不再是头等需要了。侠客这种自我牺牲、不求回报、不求名利,跟献祭者是如此的接近,这也会使得他们生存的基础会比较薄弱,他们从来就是少数派,是精英。 

最后呢,我们借用李白的《侠客行》,来结束咱们这次微课

《侠客行》

赵客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持劝侯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玄经。

这里面有好多的典故啊,说到信陵君,说到侯,侯也是一个著名的侠客,劝说信陵君,盗兵符杀掉了屯兵不进的将领晋,打败了秦国侵略者救了赵国。那种豪迈之气,确实是非常令人向往。好,那今天就说到这,欢迎大家补充。

 

图片

更多同类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图片


创建时间:2024-02-20 03:19
浏览量:0
首页    讲座观点    98意象@侠客